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Unit 3 網路學習策略及應用

Unit 3
認識各種網路教材及其教學策略3
網路學習策略及網際網路之教育應用

學習策略的應用
Harasim(1990)歸納一些相關的實證研究,
提出下列幾個提昇網路線上教育學習效果的策略:
1.教學者應設計學習活動,鼓勵學習者主動地參與資訊搜尋的過程。
根據研究發現,參與愈多、互動性愈強,所其獲得的資訊也就愈多,
同時也愈能主動地建構知識。
2.教學者應利用非同步溝通型式鼓勵小團體互動。根據研究,
參與小團體互動頻率愈高,其合作學習能力愈強。
3.此外,互動頻繁,愈能利用電腦的控制力,於是學習者概念連結、
概念組織能力可藉以提昇,而促進其心智與社會能力(Harasim, 1990)。

網路學習策略跟傳統教室學習策略
教學者或設計者應利用超媒體及非線性知識結構的特性,結合網路線上教育模式,以鼓勵學習者運用多媒體,探索新的概念,加強不同概念的連結,進而提昇其知識創造的能力(黃明月,民85)。 Webb認為網路學習的策略跟傳統教室學習的策略有相同效果的替代方式(Webb, 1997),如表一所示:


網路教學的互動方式
使用全球資訊網進行網路教學,必須給使用者適時輔助或利用超連結提供更清楚的資訊,特別要強調使用者與網路教材兩者間的互動。WWW互動方式有:
1.強調與學習者教材的對話。
2.學習者參考教材採取行動。
3.學習者一起協商學習目標。
4.教材提供學習者反省與互動能力。
5.學習者能延伸與順應教材。
6.學習者有所學習行動後,適時給予回饋(Wild & Omari, 1996)。

十二項網路教學策略
網路教學策略有
(Montgomerie & Harapnuik, 1996;Mak, 1995):

1.自主進度與自我上線:讓學生可以自己決定何時學習、學習什麼等。
2.降低恐懼:網路學習使學習者個別化,不但免於當眾發言的困窘,且可以更冷靜地提出問題。
3.同儕與教師的互動: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或其他非同步討論管道,提供師生或同儕間的互動,增加私人溝通。
4.刺激學習動機:瀏覽器介面的吸引力與親和力可以刺激學習者的使用動機。
5.一對一與多人對一的學習:學習可以像學徒般的進行一對一學習,亦可形成多人對一的教學。
6.班級會議的利用:網路教學無法全部取代傳統班級會議的特有性。
7.減少沈悶的業務:電腦科技確實可以減少教師工作業務。例如,準備與印製講義、班級管理等。
8.學習環境彈性:傳統班級式學習環境,一堂課均在45分至1小時之間。強迫學習者必須準時出席,學習一旦無法順利出席,勢必影響學習進度。
9.責任感的提高:網路教師必須負起回應電子郵件的工作,以及扮演公開討論區的仲裁者。
10.支援性:隨時準備處理學生在網路技術使用的問題,盡快協助有困難與問題的學生。
11.即時性:課程傳輸速度越快越好,並且提供最快的回饋以鼓勵學生。
12.教材的修改與更新:教學者隨時準備教材內容不當之處的修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