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

Unit 15 網路串流媒體技術

何謂串流?
• 所謂的“串流”(Streaming)是指將一連串的影像壓縮後,經過網際網路分段傳送資料,在網路上即時傳輸影音以供觀賞的一種技術與過程。
• 串流傳輸可傳送現場影音或預存於伺服器上的影片,影音資料在送達觀賞者的電腦後立即由特定播放軟體播放,如 Windows Media Player, Real Player或 QuickTime Player。


多點廣播 vs 單點廣播
• 多點廣播(Multicast)-可提供對多人同時播送,大幅降低對網路頻寬的需求,但是無法提供隨選視訊
• 單點廣播(Unicast)-可以提供隨選視訊,但可連線的用戶數量受限於網路頻寬


Streaming傳輸的兩種方法
順序流式傳輸(progressive streaming): 順序流式傳輸是指依照順序下載,在下載的同時,用戶端可以線上觀看檔案。
即時流式傳輸(real time streaming): 即時流式傳輸可使媒體被即時觀賞。


多媒體串流主要的應用模式

• 多媒體串流主要的應用模式有兩種:即時(On Live)與非即時(On Demand)。
• 即時模式意謂當媒體來源經壓縮處理後,隨即利用伺服器,經由網路傳送到播放器。
• 標準的應用範例有雙向的視訊會議與單向的即時監控。
• 非即時模式意謂當媒體來源經壓縮處理後,即存放在資料庫內,當播放器向伺服器提出要求時,伺服器才從資料庫調出檔案,利用伺服器,經由網路傳送到播放器上。
• 標準的應用範例有隨選視訊(VOD)。


串流技術(傳輸協定)的分類
• 第一類串流技術利用標準的網頁伺服器 (Web server)將多媒體資料送到使用者的播放器播放。
• 第二類串流技術是利用獨立的串流伺服器(streaming server)將多媒體資料送 到使用者的播放器上播放。這種方式通稱為True Streaming。
• 第三類串流技術叫Clientless Streaming,播放器不是內建在用戶端,而是在串流過程中才送到使用者手上。


HTTP vs RTP Streaming



目前網路三大串流影音軟體之功能比較



串流格式之優缺點比較


轉檔成不同串流格式品質之比較

Unit 14 網際網路資源應用

Web2.0
什麼是Web2.0?
•Web 2.0 是由 O’Reilly Media(歐萊禮)所提出,並於2004及2005年各召開了一次 Web 2.0 conference。 •標示網路產業在千禧年泡沫化之後產生的質變。重新強調網路被發明之初的「互動、參與和共享」精神,代表網站為部落格(Blog)和維基百科(Wikipedia)。
Web 2.0 服務上的應用
• 網誌 (Weblog 或 Blog):或稱為部落格、博客,它是一個相當容易建置及使用的訊息發佈平台。
• 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透過 RSS的技術,網站可以將訊息主動 push 給讀者。
• Wiki:一種可在網路上開放多人協同創作的平台,只要透過網頁瀏覽器及使用很簡單的標記語言便可合作撰寫文件,最有名的應用要算是
維基百科 (Wikipedia)。

RSS的介紹及其應用
RSS的全名
• RDF Site Summary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網站摘要,版本為RSS 0.90及RSS 1.0)
 是由Netscape公司所主導。
• Rich Site Summary
 (豐富的網站摘要,主要版本為RSS 0.91、RSS 0.92)
 是由UserLand公司所主導。
•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非常簡易的聚合,版本為RSS 2.0)
 是由Userland公司於2002年發表。

• RSS Reader:剖析、接收RSS Feed檔案的軟體,有各種形式,包括單機安裝、Web界面、瀏覽器外掛、瀏覽器直接閱覽和電子郵件等方式
• RSS Feed:是一份well-formed 的XML檔案,資料內容可能是一則新聞、網誌或一本新書資訊等,依不同的RSS版本規格,而有不同寫法。 但現在很多RSS Reader軟體同時支援不同的RSS Feed版本。
• RSS的迷思
 -服務少數精英讀者
 -下一個資訊垃圾

部落格 Blog 的介紹及其應用
• Blog為Weblog的簡寫,是一種線上個人日誌,內容為作者的反思、評論,並時常提供超連結的網站
• Blog的類型
 -流水帳Blog
 -轉載Blog
 -技術Blog
 -情感Blog
 -娛樂Blog
 -學術Blog
 -社會Blog

• Blog的特質
 -個人化 :文章內容或頁面設計,均以表現個人的想法為主
 -時間序 :文章依發布的時間排序,最新發布的會列在最上面,有順序即可利於文章找尋
 -公開化 :文章均具有公開的永久連結,任何人只要取得連結即可瀏覽內容
      透過引用的串連,也讓文章之間的關係透明
 -社群化 : 引用不僅讓部落客易於追蹤文章的後續討論及影響,更可讓部落格間產生串連,進而形成如興趣小組般的社群

•評估想建置的Blog類型及用途
• 擬定行銷策略
• 使用者分析
• 內容和範圍評估
• 技術問題評估
• 部落格內容
• 持續更新
• 態度開明

Unit 13 電子書

何謂電子書
電子書不單純是將紙本圖書數位化或電子化。 •將各式資料數位化後予以系統化與結構化的處理,並透過不同的設備供人悅讀與再利用。 此設備可以是電腦、PDA、手機、電子書閱讀機等。

電子書興起的因素
• 網際網路的發達,新的溝通媒介造就一個方便、快速的使用平台。
• 資訊尋求習慣改變,透過網路在最短時間搜尋到最多的資料。
• 簡單省時,透過各電子書商強大的搜尋引擎,就能夠找到想要的書並閱讀其全文。
• 思路持續,電子書立即可得,令使用者的思路不被打斷。
• 全年無休,想閱讀隨時就能找得到資料使用。


電子書的特點
• 獲取與攜帶方便
• 易於檢索與互動
• 個人訂製
• 使用方便
• 多元化,多媒體

電子書的種類
• 掌上型電子書
 -攜帶方便
 -高容量
 -閱讀機需另外購買
 -機器損毀時需重購
 -可能遭遇機型版本過時無法使用
• 網路型電子書
 -突破時空障礙全年無休
 -沒有催還、逾期、遺失、損毀及罰款等問題
 -簡易的技術管理, 與其他電子化資源的使用介面相同
 -連線及下載速度受網路頻寬限制影響
 -使用需透過一定的認證機制


電子書使用之因素
• 讀者閱讀習慣
 -學術性圖書,還是習慣列印閱讀。
 -不像網路文學、手機文學多線上閱讀。
 -紙本圖書像甘醇的烏龍茶,要慢慢品味。
 -電子書像可樂,冰涼暢快。
• 使用介面的親和性
 -使用人數的限制不符電子書便利之特性
 -造成Turnaways次數增高
 -讀者是沒有耐性的,一、二次使用失敗,就認為不好用
• 電子書的學科主題
 -多為學術性圖書
 -大學生畏懼原文書
 -可從淺顯易懂圖書開始培養閱讀習慣
 -聯盟館藏中搜尋 主題:fiction有1,557本
   ex: Harriet and the Garden,The Mother Goose News
• 語文的障礙
 -英英字典對非英語系讀者無幫助
 -讀者個人電腦安裝翻譯軟體
 -利用中文電子書培養讀者閱讀習慣


以SWOT分析瞭解電子書所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及威脅
SWOT分析是以行銷學原理,先瞭解組織內部環境,找出優勢(Strengh)及劣勢(Weakness),再分析外部環境,找出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 。

Unit 12 JavaScript

文件 (document)

簡介
方法
動態地製造網頁

close()
open(mimeType, "replace")

document.close();document.open();


JavaScript 中階教學
視窗 (Window)
0. 視窗
1. 方法
2. 屬性
3. 事件
4. 偵測變數是否存在
窗柜 (Frame)
0. 窗柜
1. 同時開啟兩個網頁
2. 刪除窗柜
表單 (Form)
0. 表單及表單元件 (Form and its elements)
1. Text
2. Radio 和 Checkbox
3. Select 和 Option
4. 檢查表單 (Form Validation)
選擇 (Select)
0. 選擇 (Select)
1. 選項 (Option)
字串 (String)
0. 字串
1. 屬性
2. 方法
日期 (Date)
0. 日期
1. 方法
圖片 (Image)
0. 圖片
1. 預載圖片
2. 圖片變化
3. 圖片放映機
陣列 (Array)
0. 二維及三維陣列
1. 排列字串
2. 排列數目

Unit 11 JavaScript

表單 (Form)

表單及表單元件
Text
Radio 和 Check
Select 和 Option
elements 陣列
檢查表單


JavaScript 初階教學

基本結構 (The Structure of JavaScript)
1. 第一個例子:Hello, World (The First Example: Hello, World)
物件 (Object)
0. 物件 (Object)
1. 物件的表示方式 (Literal of Object)
2. 方法與屬性 (Method and Property)
變數 (Variable)
. 變數 (Variable)
1. 資料型態 (Data Type)
2. 陣列 (Array)
運算子 (Operator)
0. 算術運算子 (Arithmetic Operators)
1. 字串運算子 (String Operators)
2. 邏輯運元 (Logical Operators)
3. 位元運算子 (Bitwise Operators)
4. 指定運算子 (Assignment Operators)
5. 比較運算子 (Comparison Operators)
6. 特別運算子 (Special Operators)
函數 (Function)
0. 函數 (Function)
1. 輸入參數 (Arguments)
2. 傳回資料 (Return Value)
3. 變數的範圍 (The Scope of a Variable)
事件 (Event)
0. 事件
1. 把函數指定到事件
2. 終止事件
流程控制 (Flow Control)
0. 流程控制
1. if
2. if ... else
3. for
4. while
5. break
6. continue

Unit 10 架設網站及開發網站之軟體

網域名稱+網站空間+上網方式+網站內容
Domain Name
• 即網域名稱,又稱為網址,用來代表網站在網路上的位置,如中華電信之網站其網址便是www.hinet.net即是中華電信之Domain Name,對企業而言,申請一個適合公司之網域名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其就代表公司在網路上的公司名稱,所以最好是以企業之英文名稱申請之,而且以簡短、好記為首要考慮!
• 當然個人用戶不一定要申請獨立網址,也可以置放在別人的網址之下,如http://www.fgu.edu.tw/~your id或http://geocities.yahoo.com/someone
網站存放空間
網站內容必須存放於網路中的電腦,一般有三種方式,
• 第一種就是自行在企業內架設主機,將主機連上網路,如此便能將主機內之網站內容呈現於網路上,此方式之優點為可隨時監控、無空間限制 、無使用權限限制,而其缺點為硬體成本高 、需要網管人員監控。
• 第二種為比較普遍的租用虛擬主機方式,只要向虛擬主機承租公司租用虛擬空間即可,一般以空間大小計費,採月租費或年租費方式,此種方法之優點為節省硬體成本 、維護人員成本,缺點是無法即時監控問題、有空間之限制 、有使用權限之限制!
• 第三種就是申請免費的空間,不過一樣有無法即時監控問題、有空間之限制 、使用權限之限制、還須忍受不斷出現的廣告、接受次網址名稱,不過是免費的!
• 當然這三種方式各有優缺點,端看您的之考量而定。

選擇網站類型+確認架站目的
• 花錢的網站?!
公佈營業資訊,公司基本資料、產品型錄……等著上站者查詢資料的網站。
• 省錢網站?!
用來進行客戶服務,或檢索式的提供上站者迅速獲得所需之資料,發技術通報、產品報價資料庫,與上站者互動,由於取代了傳統平面印刷及人工的功能,故可幫您節省開銷。
• 賺錢的網站?!
這是指電子商務站,適當的規劃,結合金流、物流、資訊流與完整性的安全策略,網路商站可為您積極創造財富。

選擇架站方式
URL形式:提供您網站服務者,若能採用第一種形式,因他並無任何投資,故只要他停止繳納上屬ISP之費用,您的網站即隨之消失毫無保障。
虛擬主機形式:因業者只投資一台PC(或根本只是一個掮客),同樣的如果他不付上屬ISP費用,他只需將PC取回,或ISP把這部PC關掉,那麼您的站台也就消失了。
host主機形式:通常host之PC由客戶自己購買是較有保障,因此即使您的網站架設者不作了,但機器是您的,您只要把PC搬到另一家ISP寄養,您的站台仍可在網路中出現。當然,已付之連線費用就泡湯了。 專線形式:此種業者費用最高,但最有保障,因其向上一層之ISP租用線路通常都有契約保障,不是說停就停,而其投資之Server及網管器材亦相當可觀,絕非一般業者所能比擬。

網站的效率
• 傳輸的效率:太複雜,太大的檔案在還沒送到瀏覽者面前時早就被放棄了。網路使用者不會留戀在傳輸速度慢的網站。
• 架構的效率,錯誤的配置及無效率的連結,令人迷網。
• 正確的應用程式選擇,選錯應用技術則無法清楚表達網站的內容。單一的應用技術亦無法表現整體網站的感覺。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Unit 6.7 基礎網頁製作教學

字體標籤
。有 h1 到 h6 指標題大小
。b 粗體 i 斜體 u 加底線 blink 閃爍換行 p 空一行
。span 字體標籤最主要的部份,
包含主要兩個指令可以控制大小和顏色當然我說過有開頭就有結尾

對齊標籤教學
p align="right" 這是置右對齊 /p
p align="center" 這是置中對齊 /p
p align="left" 這是置左對齊 /p

背景標籤
背景顏色body bgcolor="#ffff00"
背景圖片body background=" 圖片路徑+圖片名稱"

表格標籤
table tr td /td td /td /tr /table
ROWSPAN(垂直合併),COLSPAN (水平合併),用法是後面加要合併的格數

圖片標籤
在img 有SRC,WIDTH,HEIGHT,BORDER,ALIGN,ALT

連結標籤
a href="http://www.fgu.edu.tw"按這裡到FGU /a


ps:文中" < ", " > " 兩符號皆以空格代替

Unit 5 網頁介面設計基本觀念

設計網頁時所需要注意的事項
。網頁設計的基本原則
。網頁設計的檢查指標
。頁面設計範例
。網頁設計格式參考資源
。頻寬的影響
。互動性的要求
。安全性的要求

網頁在系統中可有各種不同的功能
。多媒體資訊傳遞
。互動的佈告欄
。資訊系統之介面

網頁設計的基本原則
。全方位地規劃網頁
。在網頁上提供製作者及維護者的基本資訊
。用有效的方式和網頁的瀏覽者溝通
。幫助使用者迅速地找到他要的資訊
。清楚地讓使用者知道系統將如何反應他的每一個動作
。時時考慮使用者操作及資訊傳遞的效率
。考慮網際網路上使用者使用各種不同的硬體與軟體
。讓你的網頁看起來更舒服
。強調互動性
。維護你的網頁
。注意一些 HTML 的小細節

全方位地規劃網頁
瞭解使用者
網頁的目的是為了和使用者溝通 (單向或雙向地傳遞資訊) ,在製作一個網頁時請無時無刻牢記此點,來看你的網頁的人通常不是像逛街一樣毫無目標,而是為了尋找一些特定的資訊而來,使用者不是為了崇拜你製作的一些很炫的媒體效果而來,所以就像設計一般電腦系統的人機介面一樣,你必須瞭解系統的使用者。

訂定網頁的目標
 -告知瀏覽者資訊
 -教育瀏覽者
 -娛樂
 -獲得瀏覽者的回饋
 -提供瀏覽者討論的空間與基本內容
每一個網頁一定要有一個目標。
網頁是一個溝通的工具,如果你沒辦法替它找到一個有意義的目標,或是目標分歧的話,那你應該要考慮放棄製作這個網頁或是使用多個網頁來達到不同的目標。

提供製作及維護者的基本資訊
加強與瀏覽者相互間的溝通,例如:
。列出作者或是連絡人
。列出公司或是組織名稱
。列出網頁之 URL:設計者最好是自己在網頁上列出 URL。
。列出網頁修改或維護的時間:可以幫助瀏覽者判斷資訊相對之可用性。
。考慮使用較多互動的網頁元件:給予瀏覽者更多表達意見以及得到更多資訊的管道。

用有效的方式和網頁瀏覽者溝通
。降低文字的篇幅
。儘量以標題摘要文章內容
。斜體字、粗體字、不同顏色的字要小心使用
。超連結 (hyperlink) 文字常常也就是關鍵詞
。網頁中的文章請使用固定的風格
。使用瀏覽者熟悉的名詞
。使用互動式元件時必須選用能夠清楚地代表該選項或是動作的詞語
。在設計互動式界面時必須使用清楚、建設性的訊息
。注意網頁中標題、圖片與文字段落讀序的安排

Unit 4 eLearning與遠距教學

Unit 4 eLearning與遠距教學

E-Learning 的涵義


學習產業興起的動力

•知識變遷快速促進學習效率需求的呼聲
•學習應和工作及營運方向密切配合的需求
•成人教育對學習彈性的需求
•能力的建立與改善遠勝於學業完成的需求
•網路教學降低訓練成本
•軟體工具提升教材開發效率
•電子化教學易於擴散優良教學方法
•專業分工促使學習產業價值鏈重整


學習的內涵和目的


TECHNOLOGY TRENDS



教材標準發展的願景
E-learning商機的分析法

Hansen Network的四項要素:

1.「學習內容」(Subject-Content)的商機大於「社會技能」(Socialization)的商機。
2.知識或技能「更新速率」愈快速,商機也愈大。
3.教學內容愈能滿足「企業營運需求」,商機也愈大。
4.教學領域「開放競爭性」愈高的地方,商機也愈大。



Unit 3 網路學習策略及應用-2

認識各種網路教材及其教學策略
(網際網路之教育應用)

網際網路與教育應用
•使網際網路大受歡迎的是全球資訊網所提供的圖形使用者界面
•另由於WWW的高度相容性及人機界面設計得當,才能在短期間內迅速竄紅。
•網際網路對於教育的影響除了它蘊藏豐富的學習資源外,在網際網路的各種服務中,與教育最有關係的,當以全球資訊網的應用最受囑目。
•行政院於網路建設的積極推動,藉由遠距教學體系的運作,民眾接受教育的管道走向多元化趨勢,學習機會的提供將不可限量。

全球資訊網運用於教學上的特性
以下從
•教學媒體
•教材
•教學原則
•學習者與
•教學者
等方面來說明全球資訊網運用於教學上的特性

媒體特性
全球資訊網源於透過網際網路設計成非線性知識的環境(Eaton, 1996)。使用全球資訊網傳送教材的主要優點是它提供了一個簡單、易取得與獨立介面的平台(Dyreson, 1996)。
WWW上的多種媒體介面都相容,可允許在同一個互動環境中整合不同的溝通工具,例如:電子郵件(E-mail)、討論群(News Groups)、電子郵件快訊(Mailing-list)、…等等。
多種媒體介面的組成,使得WWW可扮演多種角色:
1.可以扮演教師
2.可以成為出版中心:網路可以成為教育作家,可24小時不受時間限制上線發表文章。
3.是個公開討論廣場:成為提供學習者討論意見與交換心得的開放性管道。
4.是巡航器:網路搜尋幫助使用者更容易分類尋找資訊(Carvin, 1997)。

教材特性
•目前網路上的教材資源可簡單分為兩種:封閉式與開放式教學資源。
•封閉式網路教學資源是由某一教學機構提供給特定對象。教材可能是網路上的影音資料,書面印刷的資料,甚或是親身傳媒(如討論、參觀、實驗等)教學方式的組合。
•開放式的教學資源,是教學機構與學習對象均無限制。資源供應開放,但在教材方面比較不易如封閉式的有組織,或可與其它教學方式配合運用(黃慈,民86)。
•WWW的網路課程不但編輯容易,且可因應主題的變化立即更新或補充教材,甚至可利用網路現存相關資源(McManus, 1996)。
透過WWW傳輸學習內容的方式有下列幾項:
1.資訊式:利用WWW傳達課程大綱與相關事項。
2.補充式:提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網路資訊方便學習者自願地學習。
3.獨立式:課程內文提供於WWW上。
4.全面式:課程內容與課程活動都藉由WWW來進行(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97)。

教學原則上的特性
WWW在教學應用方式與學習環境上,其教學方式仍有基本幾項原則:
1.系統性:WWW提供一個可誘發學習動機的學習環境。滿足個人的學習差異。
2.互動:超本文本身不具適應性與反省性,只不過是另一種管道代替原本紙張媒介所提供的閱讀文件。所以提供一些問題、作業與相關活動,讓學習者藉由互動而提昇學習效果是需要考慮的。
3.回饋:不管學習者習得正確或不正確的知識,都應該適時給予回饋。
4.反省:網路公開討論區(例如,電子郵件、線上討論群、學生個人首頁等)可以提供機會讓學習者交換彼此觀念與意見(Gilbert, 1996)。

學習者的特性
•由於超媒體環境提供更多自我導向、行動引導與任務取向的機會,並且可依序幫助學生建構自己學習的意義(Eklund & Eklund, 1996)。
•學習者的先前經驗與學習背景差異甚大,這個趨勢不只支持建構模式,而且提供學生發展研究技能。資訊科技挑戰了知識層級的角色,所以利用科技教學,應該採用學習者中心的學習方式(Eklund & Eklund, 1996)。
教學者的特性
•電腦網路線上教學使得教師的角色更為重要,從以往學習資訊的主導轉為引導(Duchastel, 1996)。尤有甚者,教師除了本科專業知能之外,也需要有電腦基本操作能力及網路操作能力,特別是電子溝通能力與遠距教學能力,方可有效扮演線上導師。由於教學設計的不同,網路教學環境大致分三類學習環境:
1.線上沒有教師,沒有課程軟體的學習環境。
2.線上沒有教師,但有課程軟體的學習環境。
3.線上有教師,也有課程軟體的學習環境(陳年興、王敏煌,民86)。

網際網路在教育上的發展
•網際網路在教育上的發展不該只是取代傳統課堂的書面教材,應該有效利用網際網路提昇教學程序(Stilborne & Williams, 1996)。
•網路學習環境不能貿然用來取代傳統教室的學習型態,除非能清楚指出或是驗證在教、學兩方都具有益處(Webb, 1997)。
•全球資訊網是否能讓每個學習者依自己的能力、經驗與進度而自主學習,以及有效滿足個別差異的學習者需求,有賴多元化學習資源的超媒體環境來發展成順應個別差異的遠距學習,且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有適當教學引導,提供學習者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

Unit 3 網路學習策略及應用

Unit 3
認識各種網路教材及其教學策略3
網路學習策略及網際網路之教育應用

學習策略的應用
Harasim(1990)歸納一些相關的實證研究,
提出下列幾個提昇網路線上教育學習效果的策略:
1.教學者應設計學習活動,鼓勵學習者主動地參與資訊搜尋的過程。
根據研究發現,參與愈多、互動性愈強,所其獲得的資訊也就愈多,
同時也愈能主動地建構知識。
2.教學者應利用非同步溝通型式鼓勵小團體互動。根據研究,
參與小團體互動頻率愈高,其合作學習能力愈強。
3.此外,互動頻繁,愈能利用電腦的控制力,於是學習者概念連結、
概念組織能力可藉以提昇,而促進其心智與社會能力(Harasim, 1990)。

網路學習策略跟傳統教室學習策略
教學者或設計者應利用超媒體及非線性知識結構的特性,結合網路線上教育模式,以鼓勵學習者運用多媒體,探索新的概念,加強不同概念的連結,進而提昇其知識創造的能力(黃明月,民85)。 Webb認為網路學習的策略跟傳統教室學習的策略有相同效果的替代方式(Webb, 1997),如表一所示:


網路教學的互動方式
使用全球資訊網進行網路教學,必須給使用者適時輔助或利用超連結提供更清楚的資訊,特別要強調使用者與網路教材兩者間的互動。WWW互動方式有:
1.強調與學習者教材的對話。
2.學習者參考教材採取行動。
3.學習者一起協商學習目標。
4.教材提供學習者反省與互動能力。
5.學習者能延伸與順應教材。
6.學習者有所學習行動後,適時給予回饋(Wild & Omari, 1996)。

十二項網路教學策略
網路教學策略有
(Montgomerie & Harapnuik, 1996;Mak, 1995):

1.自主進度與自我上線:讓學生可以自己決定何時學習、學習什麼等。
2.降低恐懼:網路學習使學習者個別化,不但免於當眾發言的困窘,且可以更冷靜地提出問題。
3.同儕與教師的互動: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或其他非同步討論管道,提供師生或同儕間的互動,增加私人溝通。
4.刺激學習動機:瀏覽器介面的吸引力與親和力可以刺激學習者的使用動機。
5.一對一與多人對一的學習:學習可以像學徒般的進行一對一學習,亦可形成多人對一的教學。
6.班級會議的利用:網路教學無法全部取代傳統班級會議的特有性。
7.減少沈悶的業務:電腦科技確實可以減少教師工作業務。例如,準備與印製講義、班級管理等。
8.學習環境彈性:傳統班級式學習環境,一堂課均在45分至1小時之間。強迫學習者必須準時出席,學習一旦無法順利出席,勢必影響學習進度。
9.責任感的提高:網路教師必須負起回應電子郵件的工作,以及扮演公開討論區的仲裁者。
10.支援性:隨時準備處理學生在網路技術使用的問題,盡快協助有困難與問題的學生。
11.即時性:課程傳輸速度越快越好,並且提供最快的回饋以鼓勵學生。
12.教材的修改與更新:教學者隨時準備教材內容不當之處的修改。